佳迪经验网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立春

tiger 2 12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求,

立夏小满芒种夏,

秋分寒露霜降到,

立冬大雪冬至阳,

小寒大寒是年节。

立春

每年的2月3日或4日是立春,一年开始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这一天昼长夜短,太阳直射东经315度,寓意着“立春阳气至,万物始更新”。

雨水

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是雨水,意味着天气开始转暖,草木开始吸收足够的水分,生长季节已经到来。此时开始收割的是萝卜、大葱、大白菜等农产品。

惊蛰

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是惊蛰,意味着蛰伏的春虫开始苏醒,万物开始蓬勃发展。此时的农作物有草莓、芹菜等,同时也是旅游的好时节。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是春分,此时气温开始回升,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也是一年四个庆祝之一的“春节”的前一个节气。

清明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清明,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之一,此时也是一年四季中最适合植树、修墓、祭祖、荡秋千的时候。当时开始种植的农作物是草笋、小麦、水稻等。

谷雨

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是谷雨,起伏不定的气温和多变的天气特点达到了顶峰,现在开始收割的农产品有小麦、甘蔗、油菜、茶叶等。

立夏

每年的5月4日或5日是立夏,此时天气转热,是“四季之首夏”的开始。同时也是荷花、茉莉花等花卉盛开的季节,莲子、荔枝等也开始上市了。

小满

每年的5月19日或20日是小满,天气开始变得更加炎热,温度更适宜植物的生长,收割的农作物有大豆、荞麦、花生阔叶等。

芒种

每年的6月4日或5日是芒种,此时气温已经很高,进入了丰收的时节。此时可以收割的农作物有大麦、绿豆、西瓜、黄瓜等。

夏至

每年的6月20日或21日是夏至,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也是夏季气温最高的一天。此时是雨季的到来,荷花、桃花等都已经像火一样盛开。

小暑

每年的7月6日或7日是小暑,此时气温已达到最高峰,收割的作物也更丰富了一些,可以收割的作物有丝瓜、西葫芦、茄子等。

大暑

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是大暑,此时已经处于炎热的季节中,人们需要多加注意防暑降温。此时开始收割的农产品是香瓜、南瓜、黄瓜等。

立秋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是立秋,此时气温开始转凉,是秋季的开始,此时开始收割的农作物有玉米、胡萝卜、洋葱等。

处暑

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是处暑,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出现了很多适合人们出游的时机。收割的农作物有油麦菜、油菜籽、棉花等。

白露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是白露,此时已经处于秋分了,天气比较干燥,秋高气爽,是养生的好时节。此时可以收割的农作物有芝麻、南瓜、土豆等。

秋分

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是秋分,此时昼夜平分,天气较凉,也是一年四个庆祝之一的“中秋节”的前一个节气。

寒露

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是寒露,此时天气开始变得更冷,温度逐渐降低。此时可以收割的农作物是玉米、小米、豆角等。

霜降

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是霜降,此时天气已经很冷,农田里结霜的现象也逐渐出现。开始收割的农产品有芋头、红薯、山药等。

立冬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此时天气渐渐变冷,现在可以收割的作物有大枣、虾等。

小雪

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是小雪,此时盛行的天气是阴雨天气,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都较少。此时收割的农产品有苹果、人参、大葱等。

大雪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是大雪,此时天气开始变得更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可以收割的农作物有莲藕、雪里蕻、冬瓜等。

冬至

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是冬至,此时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意味着阳光渐渐变多,阴暗开始消退,人们迎接着新的一年。

小寒/大寒

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是小寒,1月20日或21日是大寒。此时钟气得至,天气寒冷刺骨,是寒冬时节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一年四季中适合滑雪、温泉等冬季活动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概述

中国古代祭祀与农耕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古人将每年的365天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以庆祝祭祀和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每个节气标志着一个时段的开始和结束。

春季节气

春季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适宜于种植各种作物。

夏季节气

夏季节气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农作物生长迅速,需要及时浇水和防治病虫害。

秋季节气

秋季节气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秋季是收获的季节,适宜于收割各种农作物。

冬季节气

冬季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需要进行防寒保暖措施。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起点、标志、气候特征等方面,都能反映出古人的哲学涵义和人文价值观。

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已不再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而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不仅具有祭祀文化价值,还成为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总结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古代农业生产的方式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而且反映了古人的哲学涵义和人文价值观。通过了解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传承,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维护自然环境。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来。

立夏小满芒种节,夏至小暑大暑开。

立秋处暑白露霜,秋分寒露天葬长。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迎春忙。

节气背景介绍

中国的传统农历中,二十四节气是指每个时节所规定的时辰,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农业生产、气象预测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依据。它们分别标志着气温、日照、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于人们的农耕、生活、节假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节气食品文化

中国人从古代就开始关注节气食品的食用,根据每个节气规定了不同的食品和菜肴。如清明节要吃清明团子,重阳节要吃菊花酒和菊花饼等等。久而久之,这些食品就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节气民俗文化

除了食品文化,每个节气都有着独特的民俗活动,如春节的舞龙舞狮和放烟花、清明节的扫墓和踏青、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等。这些民俗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代表着每个节气的特殊含义和象征意义。

节气健康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针对不同的节气,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例如冬至前后要注意补充营养,以预防寒冷天气引起的健康问题;清明节后要多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等等。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健康和活力。

总结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丰富文化和智慧,它不仅是人们衡量自然、组织生活、谋求圆满的一种标准,同时也是人们思考天地人和谐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标签: #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立春,二十四节气,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