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迪经验网

西南民族大学 学科设置

tiger 2 12

西南民族大学介绍

西南民族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卓越民族特色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院校、国家“新工科”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1号,占地面积2100余亩,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学校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全国首批确定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16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唯一以少数民族特色为主题的优势高校之一。

学科设置

学校拥有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3个。学科发展方向主要涉及民族文化、历史、语言、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旅游管理、壮族民间文学、美术学等领域。学校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特色,涵盖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后博士的全面教育体系,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科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师资力量

学校设有全职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8%,博士生导师291人。近年来,学校资助教师赴国外深造和开展学术交流,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增强了学校的学术实力。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和学术团队,例如我校景德镇学院三个民族大师、壮族茶文化大师等。

科学研究

学校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80多篇论文,承担了国家级项目50多项,近五年来,学校科研成果获得了162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其中“2019年度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1项,“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项目1项。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中国少数民族高校中名列前茅,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根据“政治立德、特色育人、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多年来,学校取得了优异的人才培养成果,毕业生获得就业率年年位于全国民族高校前列。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省部级以上荣誉和奖项5400余次。学校的就业培训与就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及职业规划指导。

校园文化

学校拥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和艺术氛围,文化和艺术节、民族节庆等活动,凸显了学校的民族特色和校园文化底蕴。学校拥有一支文艺精湛的大学生艺术团,其中旗袍队多次荣膺全国、省级锦标赛冠军。

学校荣誉

学校荣膺全国创建文明校园示范校、全国社会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诚信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安全生产先进高校等多个荣誉称号,并曾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也是中央确定的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联合培养基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研究生大学分批次指定高校,是全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立异创新高校。

校园环境

西南民族大学校园园林美丽,建筑风格巧妙地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各种建筑文化元素。学校共有三个校区,全部园林式设计,总面积近4800亩,各个校区的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设施齐全。同学们可以在学校的多功能体育馆进行体育运动,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可以在校园内的草坪上休闲娱乐,以及在美丽的花园中欣赏不同种类的花卉。

学科设置

西南民族大学已经形成了跨文、理、工、管、法五大学科门类,共有26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农、医、管、文、教育等诸多学科领域。其中,大学生“服务社会”义务课程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成为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特色,推出“云南少数民族优秀青年”计划,实现对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学子的全方位培养。学校在民族文化研究和翻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师资力量

西南民族大学有一支素质较为优秀、学风严谨、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附属民族文化艺术学校有40余名双重兼职教师。学校拥有1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1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四川省学科带头人,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高层次人才。

学生组织活动

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设立了学生实践、中青年之声、知行志愿者等众多校级学生组织。组织性强、创新活跃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校园体验和智力成长空间。校内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包括文艺比赛、体育活动、志愿服务等,帮助同学拓展多元素质。

人才培养

西南民族大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多语言交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热爱祖国和人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校持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全球化”发展,实施“基础性、前沿性、实践性”教育理念,为学生打造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目前已与美、英、法、澳、日、韩、泰、越等十数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际组织开展校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换、合作研究、联合出版、共同申报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为学生打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融入全球化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语

作为一所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以民族和地方特色为立校之本,不断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知识型人才,为民族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扬民族团结、优秀文化和民族传统美德,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办学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和民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航空港,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11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也是我国少数具有“民族+地理”特色办学的高校。

西南民族大学始建于1951年,原名西南国民大学民族系,后先后更名为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学校以“弘扬民族文化,服务民族地区”为办学宗旨,建有56个本科专业,拥有包括藏、羌、彝、苗、瑶、哈尼、壮、布依、回、满、蒙、侗、毛南、仡佬、傣、土家、维吾尔、土、哈萨克、锡伯、柯尔克孜、东乡等在内的33个民族的学生,是我国少数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大学之一。

学术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最具特色的领域是在文化、民族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学校建有西南民族地区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民族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拥有中国民俗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一批高知名学者。

学校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拥有4个科研平台,包括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调查与保护工程研究中心。

校园生活

西南民族大学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园内环境优美,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学校图书馆拥有大量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等相关专业书籍,读书氛围浓厚。

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设有12个学生社团,涵盖舞蹈、音乐、戏剧、文学、法律、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并在近年来逐渐举办更多文化节日、文化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国际合作

西南民族大学与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多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并拥有国际学生超过200人。

学校得益于国际合作,开设了“3+1+1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西南民族大学学习3年、在国外高校学习1年,然后回到西南民族大学完成学位课程1年。该模式拓宽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的英语程度,有利于培养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毕业就业

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学校积极为学生创办企业、推介招聘,并与多家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民族地区从事教育、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

以上文章介绍了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民族大学的历史、学术研究、校园生活、国际合作和毕业就业等情况。西南民族大学在保护和研究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同时,学校也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标签: # 西南,民族,大学,学科,设置,西南,民族,大学,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