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假如爱有天意》是一部经典的纯爱电影,讲述了一个高中女孩无意中读到母亲的日记,重温了母亲青春时期的初恋故事,发现自己的经历和母亲的爱情经历,竟然有着奇妙的联系和相似之处。
真相在回忆中一步步地被抽丝剥茧,逐渐还原成它最初的样貌,母亲和她心仪的男孩的爱情是一个时代的悲歌,他们跨越了阶级和战乱,但却无法走到一起。而年轻一辈的爱情相遇是自由时代的成全,他们在相遇和沟通中发现了彼此承载着父母辈未了的情缘,父母辈的爱情终于在这一代得到了圆满。
影片陈述的主题还是比较经典的三种自然感情,即亲情,爱情,友情。三条情感脉络互相交错,贯穿全文, 在每一个片段都有着很好的体现。
影片采用双线叙事结构,两代人的爱情故事相互联结,互为对照,相互衬托,让观众流转于珠喜和俊河跨越阶级和时代战乱的惺惺相惜,却不得始终的遗憾情感,并以此为线索,牵动珠喜的女儿梓希和俊河的儿子尚民的故事进展。
一、不可不信缘——“古典”译名的深刻内涵
电影创意来自一本小说,《Rainful》——《 阵雨》。电影的原名用英文译过来叫作——古典,The Classic, 而古典,它是前代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憧憬,一 种对于当代的美的执着追求和捍卫,而对于后代人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意志的传承,如果是美好的,那就继续保持,如果是遗憾的,那就使之得以圆满。
古典的意义,就是不同时代使命感在不同阶层中 的一种传递和延续,它使得任何一种寄托和追忆都不 至于同时代节奏相剥离,每一代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注释重新赋予它崭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辐射面是多个维度的:
对于世界来说,它是人性在日益复杂 的大背景下美的基点,代表着人类理性认知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于自己来说,这就是一种缅怀过去的方式,本质上就是在寻找自己价值与意义的精神土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或许会显得淡然许多。
而本影片中的古典,既是对于那段残缺的爱情的填补和延续,也是对于那种属于特定时代背景下折射出的人格关怀的反馈,是同样一种品格,在经历跨时代的挑战后,依然对于心灵深处的一丝亮光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巨大张力。以及这种品质的不断成熟、发育,完善出更加坚毅的内核。
因此,这种具有放射性效应的经典,不只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乃至一代又一代具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新时代人类。
二、无处安放的伤感——时代的悲哀与亲情的经典延续
影片中关于亲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珠喜的父母对于她婚姻的态度,泰秀父亲对于泰秀的态度,珠喜对于梓乃,俊河对于尚民。在这一层面上,影片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但还是有着深刻体现。 其中比较复杂的是珠喜父母对于她的婚姻态度。
由于珠喜父亲是国会议员,地位尊贵,引来富豪泰秀父亲的青睐,希望强强联盟,使得双方家庭都有更好的发展。 从影片看来,泰秀父亲的态度要显得强硬很多,而珠喜父亲则表现得较为缓和。这也侧面表现了在那个时代, 政治实力在社会阶层的权衡较量上,还是占有主导地位。 金钱只有依附于权力,才能够拥有施展拳脚,壮大规模的可能。
而对于金融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掌权者而言,利益才是衡量一切的准则,子女的生活与幸福都不在考虑之内。这一时期,人性主要处于扭曲的状态,只有向钱和权低头才有生存的可能,悲哀也就自然诞生了。
然而经历过一次痛苦的珠喜、俊河与泰秀,对于儿女则是一种寄托和希冀,他们不再强加什么,只希望能够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幸福,完成上一代人的遗憾,这是通过他们留给子女的两件东西可以看出。一本日记,加上那条沾满心酸和回忆的项链,成就了两代人迥然不同的情感逻辑,也完成了救赎的使命。
在这一层面上,俊河与珠喜是伟大的,他们一代人所承受的痛,都被转化成美好和祝愿,这就是人性最为善良的一点。咀嚼黑暗的酸涩苦楚发酵酝酿,散发出婉柔和的光芒。如同是蚌哺育珍珠,那夺目耀眼的珍珠,是用沾染血水的砂石打磨而成。
因此,倘若没有俊河珠喜对于那段黯然往事的全新注释,尚民和梓乃的姻缘也只是水月镜花罢了。父母之爱,是为了成全,遂为经典。
三、遥遥相望的爱恋——友情与爱情的交织
爱情是本片的主线,但友情与爱情的紧密交织,构成本篇独特的情节延伸及情感变化的脉络,故事主要涉及了俊河与珠喜,泰秀与珠喜,尚民与梓乃之间的爱情故事。
俊河与珠喜的感情发源于那个在河边的共同经历, 两个人在彼此陪伴,互相关心的过程中暗生了情愫,自 此不断发展演化,才有了今后的一系列纠葛缠绵。故事 的背景选取很好,乡下的一条河,承载的开端与结尾, 朴素而真实,简单动人。
同时河水的流动又赋予了这段 感情必要的水浪风波,蜿蜿蜒蜒,湮没星河,还有萤火 虫的厮守,给画面更添上了一层神秘感和梦幻般的极致 魅力。
俊河和珠喜鬼屋前的惊声尖叫和相视大笑;泰秀上吊以前的迷离眼神;门把上的项链;反复开合的路灯; 围墙上的印有时代烙印的电影海报;大雨中一把握在手上却不曾打开的雨伞;俊河和珠喜的餐桌旁,一座被移走的钢琴玩具;两张重叠的画面,栈桥物是人非,萤火虫的卑微光芒却在两个男人、一对父子的手心中焕发出 同样的光芒……
作者的构思必然是独特的,因为爱情的萌芽就是一种梦幻而迷离的过程,不可描述,没有清晰的逻辑线条, 但在主体人物看来却是清晰无比,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虚虚实实,含蓄而凝练。
俊河和珠喜的感情之路是坎坷的,经历过友情的考验,家庭地位的阻隔,以及出于人性深处的善的一种无奈的割舍,这些都导致了他们最终的遗憾。
但是这些挑战并非都是无法克服的,俊河也有过执着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勇气与自信,但是最终还是输给了自己内心的脆弱。
珠喜碍于家庭地位和社会固有价值基础的羁绊,而俊河则是出于对于泰秀的朋友之情难以回避,两人阴差阳错地将自己最为薄弱的一面掩藏起来,无法使得彼此克服困难的信念凝聚成帮助自己追求 爱情自由的无限动力,最终被拆散。现实是有残酷的地方,但是内心的虚弱和畏惧却是打倒他们的决定性力量。
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匹配的信念基底来支撑,没有那种将各种纠缠不清的情感强行理顺关联 的勇气,曲终人也必然散尽,只怕是回忆也成了一种搪塞懦弱的借口,回忆尽了,人也就静了。
然而泰秀和珠喜之间,虽然只是一厢情愿,但是依然有着不可逆的阻力。看似家庭的双方推动,实则会让珠喜离他的心理距离与日俱增。
因为爱情的诞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一定的人在毫无干涉束缚的条件下,发生必要的联系而产生的一种偶发性结果,而非必然。即使在河边发生的一切中有泰秀的参与,而非俊河,也未必最终就能有着类似的默契产生,一切都像是冥冥 中注定好的那样。
正如它的中文名,假如爱有天意,只能祈求,不可强求,一切的产生、发展、消亡,遵循着 既定的路线,是难以更改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影里的泰秀还是很让人喜欢, 这个个子高高的单纯善良的男孩,木讷又忠诚地搀扶起 朋友和未婚妻的爱情。
韩国人习惯这样处理故事,两个相爱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不过柔弱的女孩身边,又注 定有一个观众愿意接受的男孩。泰秀面对珠喜,展现了双重的美德感召力,一方面是他愿意成全两情相悦的俊河和珠喜,并真心帮助他们两个互通音信,即使面对父亲的责骂,也愿意承受这一切,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了断这段无果的姻缘,以实现属于他的救赎和成全。
这是出于友情的坚固,以及对于珠喜的真挚爱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出身于富豪家庭,有过混沌不堪的经历,但是他依然能够愿意为他人的幸福付出本不该属于他的代价。
这种超越了阶级本身的舍弃和叛逆,正是一种处于压抑中的自然人性对于自然和命运的无情控诉,希望能够以一己之力成全朋友间的情感归宿,而将自己的痛 楚和无奈化作一股悲愤,继续投身到苟且的生活中去,去寻找新的光明。
不仅如此,在俊河离开期间,泰秀也 依然耐心地陪伴着珠喜,而非趁人之危对珠喜进行疯狂 的追求。他的这种爱慕,区别于一般富家子弟朝三暮四, 喜新厌旧的丑恶习性,对于一段感情的珍视也是可以和俊河相媲的,直至他们得知俊河归来并成亲的消息后才成婚,相信婚后的泰秀对于珠喜也是能尽一个好丈夫的职责的。
他们三个人的恋爱关系中,并无对错,也无优劣 , 每个人所折射出的闪光点都足以支撑起对于一段感情的 底线和自信,但是每个人都有着难以更改的弱点。
俊河对于友情和爱情的抉择,无疑是缺憾的;珠喜对于世俗的压力还是缺乏抗拒的勇气,不得不屈服于命运;而泰秀则是将友情和爱情凌驾于生命之上,显得极为不理智, 但是他们的善都是极为纯真的存在,在那个人心复杂, 社会动乱,地位金钱凌驾一切的时代里,始终难以泯灭其清醒而耀眼的光芒。
面对弄人的命运,他们无可奈何,只能寄托天意,将爱化作永恒的力量,在血脉间流淌,在人性的荆棘丛中传递。 至于梓乃和尚民之间的感情,就要显得流畅许多。尚民的大胆流露和殷切关心,梓乃的真挚关怀和热切想念,没有了那么多现实环境的阻隔和人情冷暖的考验,他们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很多时候,他们的父母为了他 们将困难和痛苦都历尽了,只留下了思念和甜蜜让他们去品尝,这样想想倒真的从容很多。这种情节设计并非 是一种逻辑的省略,而是两段情感线也许就是完全重合的,影片将同一段感情线路以交错的两个时间切面来呈现。
父母辈的感情有子女辈的流畅轻快,子女辈也具备 着父母辈的痛苦和心酸。这种交织错杂的呈现,正是为了让影片的主题具有更加立体的表达效果。每一种矛盾的升级衍化在不同时代的反映,可以增强整体的渲染效果,同样一份痛苦便借此获得多重的展示维度。
同时, 不同时代的事件主体具有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作用。泰秀作为感情中的一个阻隔,基本上是以善的形象发挥着它的作用,对于故事的真实化来说是一种削弱,而秀景的出现就使得这一成分的形象更加完整立体,从而增强了情感线伸展的张力,对于情节的扩展和主旨的 升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冥冥中什么已改变——项链的前世今生
项链,作为本影片的叙事故事中的显性线索,在主人公之间的来回几次传递,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一次,回来的途中,珠喜将项链送给了让 自己拥有美好回忆经历的俊河,可以说是定情,是一切的开始;第二次则是放手,是俊河对于泰秀和珠喜的成全,包含着自我否定的意味;第三次是寄托,是俊河离别参军时对于珠喜的不舍难以掩饰,甚至在战场上演化为了俊河生存的信仰;第四次是延续,俊河将自己对于珠喜的不舍与遗憾,以及对于尚民的美好寄托,通过项链的形式交给了尚民,其实也承载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最后一种,则是回归, 可以说是物归原主,也是最终圆满的象征了,当尚民将项链亲手交到梓乃的手中时,两个人的灵魂,想必仍然栖息着另外两份守候已久的期待,终于实现了回 归。这一幕实在具有极强的渲染力,尚民不声不响, 无语凝眉,掏出项链的那一刹那,气息仿佛是停止了。
尽管从一开始就能猜到这两条平行的爱情线终将汇合,但在项链将他们串联起来的一瞬间,还是很难不被感动。一股宿命的意味油然而生,无论是入境者,还是 旁观者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慰藉,有情人终成眷属。
老一辈的故事越是令人哀婉,小一辈的相爱就越是动人,影片结尾跨越时空的爱恋,将两段爱情故事汇合, 形成交集,在萤火虫的亮光下,珠喜和俊河无法在一起的遗憾,由子女缘分般地成全了。
不得不说,导演郭在容非常擅长拍摄唯美浪漫的精致桥段却又不让人感到落 入俗套,影片丰富的层次感和时代感使得两段纯爱故事 显得更加的厚重和有力量感,对于编剧和导演郭在容来 说,实属不易。
五、收尾——爱是信念的衍生
这部电影,其实留给人思考的空间是很多的。 因为情节设计的的确很精美,而且故事也十分婉转 动人。全片没有偏离其最初的定位——纯爱电影, 但其实影片中也包含着许多爱情的衍生物,比如梦 想和信念。 当爱恋开始了传递与轮回,信念就随之产生了。
影片中炸弹出人意料地来了,俊河炸瞎了双眼。他告诉珠喜自己已经结婚。一直到死去,这个外表老实内心炙热的男孩都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的恋人。
他忐忑地走进屋内,对珠喜说:“你没有变,还是这样美丽。”他眼含笑意,可是他看不见。 这是至死方休的信念。已经超出了简单的爱情范畴。
俊河爱护珠喜的方式细腻至灵魂深处,就像杜拉斯笔下的中国情人,那样的忐忑、忧伤、迷离、矫揉、孱弱, 而又狂热疯癫。在感动之余,《假如爱有天意》向人们展现的关于爱情的美好,致使我们有勇气去追寻曾经丢失已久的对爱的感受力。
标签: # 假如,爱有天意,免费电影,前言,《,
留言评论